[原創耽美]知音知否
01 他們的初見,是在一家以香茶聞名的小茶棧。茶棧背靠蘭序湖,面朝東華林,近有湖景遠有山景,茶還是遠近馳名地好,縱是單純來品茶,或是賞景,又或是與友人相談小聚,都是上佳之選。 那日他跟著師父來到茶棧會見故友,他覺待著無趣,向師父討了個意就到附近四處轉轉。這轉著轉著,倒讓他轉到一處少有人煙,景致卻十分好的小處。 小處捱著兩人並肩大的小徑,簡單地搭了個兩層樓高的亭,尚未看清亭樓全貌,倒先聽聞流暢的琴音。 琴聲婉轉流利,節奏快時如落雨,慢時如飄雪,音聲錯落間響起的顫音深深地敲進他心坎,震盪了魂魄。 自從拜入師門,跟在師父身旁習法,他已經許久未有這種感受了。那一聲聲琴音,敲在耳裡,響在心底,十分令人陶醉,又有心曠神怡之感。 秉著一絲好奇,他隱匿了聲息,就著小徑兩旁的樹木遮掩靠近亭下,誰料剛想偷瞧撫琴之人,卻見琴聲一轉,或快或慢的高低起伏音,猶如告知來者,你已露了身形。 他有些尷尬地止住步伐,心想:既已露餡,不如大方坦承。 「實在對不住,在下長夏,恰巧路經此處,被琴聲吸引而來,實在忍不住好奇,又不打算驚擾撫琴之人,是以悄然湊近,多有失禮之處望請見諒。」 上方的琴聲已止,再次響起的是一道清洌的嗓音:「常說,知音者善待之。若你能聽懂此曲之意,我便不予以追究,可若非知音,也休怪我算清這筆輕冒之舉。」 長夏內心沉了沉,他在音律涵養上雖因師父有耳濡目染些,卻也只是皮毛,可一想到能再聽聞那觸動心坎之音,就是冒著被對方算清楚帳目的風險,倒也值得。 了不起回去向師父說自己因一時不察,落進湖內,等等被趕得再狼狽都能掩蓋些,他不指望能瞞過師父的法眼,但也別讓他人一看就知曉是被修理了。 那日,長夏確實沒聽出撫琴之人寫在琴譜內的意,卻說出了連撫琴之人都尚未察覺的弦外之音,一筆抵一筆,撫琴之人倒是消了這筆帳。 多年後,憶起當日,他仍是不悔當初的冒進。 才能得一知心人。 02 出師後,他每年都會來到這茶棧,熟門熟路地拐進一旁...